查看原文
其他

和誉医药SWOT分析:迭代管线、联合疗法为小分子肿瘤未来铺路 | 研究院

研发客 2022-07-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研发客研究院 Author 殷丹妮


2021年6月17日,小分子肿瘤药物开发公司和誉医药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和誉医药的特点在于同时布局了小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FGFR管线覆盖全面,既有第一代FGFR1/2/3和FGFR4抑制剂,又着眼开发迭代产品以应对FGFR1/2/3和FGFR4的突变。但在泛FGFR领域,和誉的步伐稍显落后,全球已有3款泛FGFR抑制剂获批上市。


另一方面,和誉还与君实和罗氏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小分子药物与PD-1/L1单抗的临床联合用药。


已建立的14条产品管线中,有4款已推进入临床,其中两款ABSK091从阿斯利康引进、ABSK081从X4 Pharma公司获得授权许可,剩余12款均是通过和誉自建的一体化靶点及药物发现平台开发获得,靶点新颖。


雄厚的研发实力依赖于公司的研发团队,三名联合创始人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陈椎博士在小分子领域研发经验丰富,成功帮助多个项目实现商业化。


SWOT分析


管线全面克服FGFR耐药

从公司的管线上看,两款核心产品ABSK011和ABSK091分别靶向FGFR4和FGFR1/2/3,靶点互补,适应症布局全面。
和誉医药肿瘤靶向治疗管线 来源|招股书
FGFR(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是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一员,包括FGFR1-4。招股书显示,FGFR突变占实体瘤患者总病例数的7.1%,表达率较高的癌症有尿路上皮癌、胆管癌、乳腺癌、鳞状细胞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FGFR4信号通路主要在肝细胞癌中表达。
ABSK091是一款泛FGFR抑制剂,2019年11月从阿斯利康引进并获得全球权益。目前同类产品全球已有3款上市。ABSK091的首要开发适应症是尿路上皮癌,已完成的Ib期研究显示,ABSK091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瘤的总缓解率ORR为31.3%,一年生存率达到42.3%。后期再拓展至胆管癌、胃癌等肿瘤,已有II期研究显示,在9例FGFR2扩增的胃癌患者中,ORR为33%。

在国内,ABSK091的竞争产品众多,已有产品推进到III期临床,其中杨森的厄达替尼、信达生物从Incyte引进的培米替尼、以及联拓生物从QED Therapeutics引入的Infigratinib,这三款药物已有成熟的III期临床数据且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自主研发企业中还有来自诺诚健华、贝达药业、和黄医药和思路迪医药等众多竞争者,相比之下,和誉医药ABSK091的竞争优势相对薄弱。
另一方面,在FGFR4领域,目前全球尚无FGFR4抑制剂药物被批准上市。在中国,大部分FGFR4开发产品都处于早期阶段,ABSK011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ABSK011已完成Ia期临床试验,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优异的PK/PD特性,并确定了II期推荐剂量,正在开展Ib期研究。
需要关注的是,与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样,FGFR抑制剂面临获得性耐药性的问题。为了克服FGFR耐药,和誉医药推出了新一代FGFR抑制剂,应对FGFR4突变的ABSK012,和应对FGFR1-3突变的ABSK121。
但这两款二代FGFR产品还都在临床前,全球进入临床开发的下一代FGFR抑制剂也很少。Relay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选择性FGFR2抑制剂RLY4008是其中一个。
在FGFR治疗管线中,还有一款FGFR2/3抑制剂ABSK061,由于对FGFR1的选择性,可以避开FGFR1依赖性高磷血症,降低毒性,达到更好的治疗窗口。除了FGFR,和誉医药还布局了EGFR外显子20及KRAS领域的药物,分别是ABSK111和ABSK071两款。

与免疫检查点拓展联合疗法

相比单药治疗,近年来的联合疗法呈现了巨大的治疗潜力。在肝癌领域,“免疫+靶向”的联合已被多次成功证实。著名的IMbrave150研究,将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贝伐珠单抗联合,已被批准用于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国内有恒瑞的“双艾”方案“PD-1抗体卡瑞利珠单抗+TKI抑制剂阿帕替尼”,PFS和OS都有显著改善。
为了进一步探索FGFR的治疗潜力,缺乏生物药基础的和誉医药,选择与罗氏合作,将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与ABSK011联合治疗。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提交ABSK011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FGF19过表达晚期肝细胞癌II期的临床申请。
另一款联合药物是CXCR4拮抗剂ABSK081(mavorixafor),也是公司重点推进的临床管线之一。和誉医药与君实生物在2019年达成合作协议,将Mavorixafor联合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目前该项联合疗法已成功推进入Ib/II期临床研究。
Mavorixafor是和誉医药从X4 Pharma公司引进合作开发的产品,CXCR4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在国际上已有先例,2016年,BioLineRx分别与罗氏和默沙东合作,探索BL-8040(CXCR4拮抗剂)分别与罗氏的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以及默沙东的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联用的治疗潜力。
另一方面,Mavorixafor单药治疗WHIM综合征的III期临床试验由X4 Pharma公司正在推进中,已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资格和孤儿药资格。

多靶点布局小分子肿瘤免疫

与抗体类生物药相比,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具有广泛的分子靶标,可以进入肿瘤细胞内及肿瘤微环境中,在口服生物利用度、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可以与单抗类药物联用,产生互补、协同的作用。
目前和誉医药的管线中已布局了5款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分别靶向CSF-1R、CXCR4、PD-L1、CD73和RORγt。除了Mavorixafor是从X4 Pharma公司引进获得,其余产品均是自主研发。
和誉医药肿瘤免疫治疗管线 来源|招股书
在中国,Mavorixafor的竞争产品不多,研发阶段靠前。仅有一款CXCR4拮抗剂普乐沙福已上市多年,但由于不能口服给药,且具有心脏毒性,无法长期使用。复星医药从Polyphor引进的CXCR4拮抗剂balixafortide在国内则刚获批临床,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而就在近期,Polyphor宣布balixafortide与艾日布林联合治疗HER2阴性、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期研究失败,无疑给CXCR4通路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处于临床阶段的除mavorixafor外,还有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ABSK021。CSF-1R是受巨噬细胞调控的靶点,在髓细胞中表达。目前ABSK021在全球的研发阶段已进入到了临床Ib期,治疗四种不同类型肿瘤,即腱鞘巨细胞瘤(TGCT)、三阴性乳腺癌(TNBC)、肺癌及胰腺癌,在国内已获得了IND批准。
在递交招股书后不久,和誉将ABSK021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权益授权给了曙方医药。曙方医药获得的适应症开发范围是非肿瘤神经系统罕见病,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为首个开发适应症。
在CSF-1R通道,ABSK021的竞争者不多,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只有第一三共的pexidartinib。Pexidartinib已经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正在中国开展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III期临床研究。

管理团队

和誉医药的研发实力雄厚,由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陈椎博士共同创立,三名联合创始人曾为数十个研发项目做出了贡献,其中阿美替尼、度洛西汀、厄达替尼、拉米替坦、瑞博西尼、氟马替尼和维奈托克已成功实现商业化。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耀昌博士有30多年药物研发经验,成功对六种商业化药物做出贡献。曾先后担任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发现化学研究中心执行董事、以及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豪森医药集团上海新药研发中心总经理。
整体而言,公司的研发和管理团队在小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开发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研发团队89人,占总公司125人的71.2%。
因此公司有实力并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创新药研发平台,实现从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发现和验证,到药物发现和转化研究,并已开发出PD-L1、FGFR2/3、EGFR Exon20、CD73、RORγt等多个靶点,将8个项目推进至IND启用阶段。

公司概况

和誉医药成立于2016年,共经历了A-1、A-2、B、C、D轮共5轮融资,最后一次D轮融资是在2021年1月完成,募得资金1.23亿美元,融资后公司估值7.23亿美元。2021年6月,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公司在香港、澳洲、上海和无锡有附属公司。
根据招股书,公司目前股权架构如下,主要股东有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及陈椎博士。

由于公司没有产品上市,一直面临巨额亏损。尤其在2020年,亏损额度达到7.066亿元人民币,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额度为1.235亿元人民币。
亏损扩大原因主要在于研发开支和商业化团队的建设。2019年和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达到了0.815亿和1.327亿元人民币,2021年前三月的投入在38.1百万元。在剔除掉历年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之公允价值”的亏损后,2020年产品研发成本占总成本的96.8%,2021年第一季度占比69.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